球信网

济南海绵城市建设让供排水管理迈入大数据时代

2017-12-12 07:35:34

 如今,我市市域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建设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,自然积存、自然渗透、自然净化功能日渐显现。为给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撑,我市实施了海绵城市能力建设项目,建立集城市降水预警预报、水情预报、水量综合调配、水质监测、应急调度及决策支持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水系统综合管理平台,为做好试点区水质、水量监测评估及数据收集整理奠定基础。一系列监测大数据,也让我市供排水管理有了科学决策依据。

  “海绵城市建设已有2年多时间,景美了、水渗透了,但是有啥成效呢?”与市民韩先生一样,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的疑问。记者从海绵城市能力建设项目部获悉,为把海绵城市建设效果量化,他们承担了地下水补给水力模型、城市水系统监管业务化平台研究及示范建设、城市防汛应急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。此外,还同时开展了《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应急管理制度》制定以及《济南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》修订工作。

  经测算,海绵城市建设对地下水涵养和保泉工作发挥了明显作用,成为保泉的重要力量。海绵城市能力建设项目部主任刘明翠说,这一结论就是通过地下水补给水力模型得来。目前,该项目已完成模型构建和调参工作,具备验收条件。“为了弄清楚补源、保泉和喝地下水之间的精确关系,我们利用补给区中近千个长期积累的钻孔数据,再结合断裂构造、水文剖面图、地质图等影响地下水走向的地质构造,建立起2767平方公里泉域补给区的三维可视化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图,覆盖了影响济南市区泉水喷涌的长孝岩溶水系统、趵突泉泉域(济南泉域)、白泉泉域范围。”

  地下水补给水力模型可为海绵城市考核提供数据支撑,水系统监管业务化平台研究项目、防汛应急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则实现对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水质、水量有关数据的监测收集,二者共同服务于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建设的海绵效果评估,基本上涵盖所有工程。目前,海绵城市能力建设项目部累计完成水系统中心站监测能力建设和37处在线监测站点建设改造任务,并在试点区内布设水质监测点57个,形成济南城市供排水系统特征污染物溯源与风险评估体系。试点区累计分布150处高清视频监控和73个监测点,便于城市防汛应急监测,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。

  家住市中区的姜先生告诉记者,井家沟铁路桥是个老积水点了,每逢汛期大雨出现积水时,都能看到工作人员到现场排水。刘明翠介绍,城市防汛应急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的平台系统、视频监控系统和监测站点现已全部完成,数据采集工作正全面开展。“陆续建成完善的城市防汛监控监测‘天网’,便于第一时间发现、处置汛情,为顺利通过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终期评估提供有力保障,推进我市城市管理愈发科技化、智慧化。”

来源:济南日报

球信网